文︰Edward
「第二階段醫療保險計劃公眾諮詢」將於年底舉行,預計於2015年實施自願醫保。整個計劃簡而言之是推市民往私人醫療保險和醫療服務,藉此減少使用公營醫療服務的人數,減輕醫療開支的負擔。為令計劃順利推行,政府更豪擲500億作為「包底費」,吸引保險界參加計劃。
政府的說詞主要有二,一為市民提供「更多」選擇和「更好」的保障,二是紓緩公營醫院的壓力,照顧低收入及弱勢社群。其說詞合理而漂亮,但從計劃具體的內容看,這只是逃避為市民提供醫療務的責任。
我們先看保費。保費將會按組別劃分,收費最便宜的是廿多歲的青年人,每年約為1550元。保費隨年齡上升,退休人士6700元,85歲以上更需15000元。要計劃持續運作,必須吸引大量年青人購買醫保,以期補貼長期病患者高昂的醫療費用。但事實上,年青人使用醫療服務的機會較低,會否有大量年青人參加計劃令人成疑。另外,使用大多使用醫療服務的長者、長期病患的收費卻很昂貴。若果高昂的保費能換取保障,這還可以理解。但是否如此呢?
首先,醫保計劃是以共同付款支付手術費(註1),患者最少也要付一至兩成費用。加上受保範圍只限於手術費、專科門診和檢查、先進診斷成像服務(如磁力共振振描)及癌症的化療或放射治療,藥物開支並不在受保範圍。可是藥物開支佔醫療費用的一大部份,現在要患者自己承受,這尤其不利於長者、長期病患者。
最後,保費並不是固定,而是隨醫療通脹而升。醫療通脹的數字遠超於一般通脹,其增幅更可達至雙位數字。根據保險業預計,醫療保費明年將加價8%至15%(註2)。另外,澳洲經驗顯示保費每年會加6%,但醫保只可令當地公營醫療負擔減3%。
政府不願改善公營醫療服務,投放在公營醫院的資源和人手嚴重不足,令人覺得公營的質素遠比私營差,但實際上這並非必然。例如二戰後英國政府提供的全民醫療保健服務,收費便宜、質素良好,其實值得我們借鑒。但現在的醫療制度卻是公退私進,政府寧願花費500億益保險界,亦不願提高公營醫療的質表。由此可見,自願醫保計劃只是逃避責任的政策。
註1︰手術費首3萬元患者需付20%,其後每1萬元需付10%,直到10萬元後則全數保險公司負責。
註2︰《晴報》,13年7月10日,<醫保費明年最多加15%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