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2日 星期一

6.城市規劃

近年市民對城市發展的意識逐漸提高,反規劃的戰線亦早已由天星皇后的文化保育、民主規劃,拉闊到新界東北的保護環境、捍衛本土農業、反對中港融合。不同地區(如舊區vs郊區)的城市規劃,可能展現出不同的惡果,但背後歸因也是資本主義邏輯—土地不過是資本的一種,不帶其他任何價值。為了將短期利潤最大化,就是犧牲環境,資本家都會毫不猶疑。由此可見,保育問題不能僅僅歸因於政府規劃短視,更根本的問題是出在資本主義本身。

政府及商界往往以「公眾利益」作為發展的理由,並為拆遷和犧牲保育開脫。其實所謂「公眾利益」來得非常間接,簡單來說就是經濟發展帶來的利潤終將惠及廣大市民。但實際數字指出,雖然香港2010年度的經濟增長強勁,首兩季本地生產總值與去年同期比較,分別有 10.1%與5.9%增長,但貧窮情況仍越趨嚴重。同年上半年度的貧窮率為18.1%,即有超過126萬人生活於低收入住戶(以4人家庭為例,即每月收入12000元以下),貧窮人數為歷來最高,「公眾利益」最終也成了資本家的利潤。

發展需要土地,而重建地段往往都是基層集中的舊區。舊區被拆,變成私人屋苑及大型商場;原有的社區網絡和居民賴以為生的小商鋪都毀於一旦。居民無法從市區重建受益之餘,生活環境更被連根拔起,如深水埗順寧道的街坊就成了市區重建的犧牲品。這是哪門子的公眾利益?由此可見,所謂重建不過是掠奪土地,將土地變成資本家生財工具的一種手段。

我們不會盲目追求發展,同時也不會堅持絕對不能改變既有環境。但建設的前提是必須經一個民主的過程,並建基於工人階級的實際需要。如現時出現大量興建公屋以解決房屋問題的呼聲,我們絕對支持。反之,對於新界東北發展之類明益地產商、對村民生活及環境造成大規模破壞的建設,實在沒有贊同的理由。

最後,在發展同時必須平衡不同勞動者之間的利益。如政府要徵收農地大幅興建公屋,我們必定反對橫蠻地逼遷農民的做法—最起碼每個持份者對將來土地的運用應有一定的決策權,但實際如何處理當然不能一概而論,要視乎具體情況而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