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2日 星期一

5.房屋政策

一直以來,香港的樓價和租金都高據全球頭幾位,而近年的情況更是越趨嚴重,普羅市民根本難以負擔,不少人都要長期供樓或被迫「捱貴租」甚至住劏房。不少政黨面對如此情況,都高舉復建居屋的旗幟,但我們認為這措施是絕不能解決現時的房屋問題。

事實上,資本主義除了在生產領域進行資本累積 (即賺取利潤),工人階級的生活環境亦是十分重要的場域,而住屋就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而在居住領域剝削無產階級的資本家可概括分為三大類:(一)土地資本,當中包括地主及地產公司,它們可直接租出土地而賺取租金,或以房地產投資來間接賺取回報。(二)建築資本,即是以負責建築房地來賺錢的資本。(三)金融資本,則是透過貸款而賺取利息的資本。

換言之,不論是租樓的還是買樓的,都無可避免在房屋商品化的環境下受這三類的資本瘋狂剝削。對租戶而言,他們得時常面對屋主加租的壓力。究其實,現時租戶與業主的權力如此不對等,很大程度是租管條例於2004年被立法會撤銷後的結果。當條例尚未廢除之前,業主唯有證明收樓是用以自住或重建,才可在約滿時要求租客搬走,而且以自住為由收回的單位,2年內不可出租又或出售。上述的管制無疑有利於壓低租金和為租戶提供一個穩定的居所。但現在,一旦業主聲稱要加租的時候,租戶亦根本沒有還擊之力被迫「捱貴租」,否則業主就可無條件在約滿時收樓。

至於買樓的人士,他們也同樣要面對一世「樓奴」的命運,承受如天高的樓價。一旦他們選擇了「上車」這條不歸路,就得每月花近三四成薪金去為四面牆拼 命三十年,而且無可避免要「投靠」金融資本,向銀行繳付高昂利息。而為了償還按揭,勞動者就更需要一份穩定的工作,進一步依附剝削性的勞動市場。即使政府復建居屋,也無助解決「樓奴」的情況,事關現時居屋的樓價是與市場掛鉤的。

但細想一層,為何現時香港的樓市會這樣瘋狂?事實上,這是地產商和政府合謀的結果。一方面,地產商不斷囤地(現時五大地產商已囤地多於1000公頃,相等於52個維多利亞公園),以減少房屋供應來提高樓價,推高房屋炒風。另一方面,政府則容讓地產霸權繼續在香港橫行。儘管政府推出「辣招」,這些措施也完全無阻樓市上升的趨勢。此外,政府卻不承擔增建公屋的責任,每年只建1萬5千個公屋單位,不斷將市民推向商品化的房屋市場。

究其實,政府只是不願解決住屋問題,而非不能。當下,政府的可用住宅用地有近400公頃,足足可建約34萬個公屋單位,能完全解決現時極為龐大的公屋輪候個案數目(23萬宗)有餘。可是,政府卻不大量興建公屋,令勞動者在居住領域不斷受土地和金融資本剝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