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策牽戰幔
九月三日,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簡稱長策會)正式公布工作報告及諮詢文件,面對這份乏善可陳的計劃書,坊間已經無比鼓譟。而更為惹火的是,發展局局長陳茂波順勢借覓地建屋為題,撰文質疑郊野公園是否完全不可碰,為發展郊野公園「試水溫」。
此番論調一出,旋即引起社會熱論。特首梁振英及長策會成員劉炳章均表示此一方案可列作考慮之列,因這正好針對香港缺地的問題;一眾環保人士則大力反對,其中環保觸覺的譚凱邦更指出,郊野公園是香港人的瑰寶,政府提出發展郊野公園,無疑是撕裂社會,踐踏香港尊嚴。到底誰對誰錯?
缺地的迷思
表面上,雙方的立場是相異的,但事實上他們都已經共同承認了一點:就是香港現時正欠地建屋,至使房屋供不應求,樓價長期高企。我們的批判,正好由此展開。
首先,香港根本就有大量的土地。據團體本土研究社的統計,除卻政府所公佈的391公頃住宅用途土地,本港至少尚有160公頃可用作房屋發展的空置官土地。若再加上各區的大量空置地、短租地、軍營地、私人會所用地及,就算未計高爾夫球場的170公頃用地,全港已多出接近500公頃土地可以興建超過430,000個單位。(1)政府所公布的數字,根本是刻意隱瞞數據,哄騙市民大眾。
另外,我們千萬不能忽略一點,就是地產商早在三十多年前開始便不斷囤積新界農地及市區空地。據非正式統計,他們所囤積的土地比整個港府的土地儲備還要多。所謂香港缺地的說法,根本不攻自破。
政府與地產商的合謀
既然香港有大量土地,為何政府又不妥善利用?說穿了,又是要為地產商及私人市場維護利益。誠然,如果大量建屋,市民的確會受惠,但代價卻是樓價大跌,這明顯不合乎地產商利益。所以,香港政府一直刻意控制著房屋的供應量,縱容地產商囤地,使市民苦不堪言,對外卻宣稱土地不足。
現在,政府則是借機開闢郊野公園用地,這固然未有造成任何明顯直接利益,但也是為地產商提供了長遠土地來源。然則,更重要的結果,卻是轉移視線,讓市民陷於保育與建屋的偽對立中。觀乎這次郊野公園的爭論,問題彷彿就是我們要在房屋與郊野公園,生活與環保二擇其一。於是,「香港缺地」的神話得以繼續,政府與地產商的共謀亦得以隱形。
莫將矛頭錯置
環保觸覺譚凱邦等人,在論述上亦跌入這個旋渦之中。他們強調郊野公園對香港有重大意義,這固然合理,但太過側重於這觀點,卻是容易忽略基層市民對住屋的需要。真正的重點還是在於揭露、以致改變政府的房屋土地邏輯。退一萬步說,我們絕對認為現階段並無任何發展郊野公園的必要,但這並非是基於郊野公園的任何「神聖性」,而是現時香港根本不缺土地;倘若在某天香港真的欠缺土地,而政府又保證所有郊野公園發展用地均用作興建公屋的話,我們絕不應排除任何討論空間。
真正的戰場:打破私樓邏輯
香港房屋供應的最大問題,從來就不是甚麼土地供應不足或新移民太多,而是政府與地產資本相互勾結的「自由市場」制度。只要認清了事實的全貌,所謂郊野公園發展的爭拗根本就不值一談。
換句話說,只談房屋供應也是有失偏頗。香港房屋問題的核心,在於一直以私樓為主的房屋策略。只要這條方針不改,房屋的供應就必然受市場與利潤所控制,大量建屋根本不可能。我們應該要花精力的,是團結一眾被剝削階級,打破政府完全傾向私樓的建屋比例政策;爭取公屋比例擴大化,才是我們真正的戰場所在。否則,再多的土地、再少的人口,都是無濟於事。
註:(1)但這個數字並未計算丁屋用地932.9公頃。有關丁屋、新界原居民與香港房屋問題的關係,礙於篇幅所限,未能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