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8日 星期四

[國際]埃及亂局與新自由主義


文︰Joseph

七月四日,埃及軍方正式介入「二次革命」,將埃及史上首位民選總統穆爾西罷黜,改派最高憲法法院院長曼蘇爾為臨時政府代總統。事件旋即引起伊斯蘭教政黨—穆斯林兄弟會的強烈反響。他們連日來號召穆爾西的支持者上街示威,最終演發成暴力衝突,至今己有超過九十人在動亂中喪生。

鑑於衝突雙方的背景,外界普遍將事件歸類成保守回教勢力跟世俗力量之間的鬥爭。大部份評論都將是次亂局的成因歸咎於以穆斯林兄弟會為代表的激進回教勢力;指責他們過分嚴格實行伊斯蘭教教義,肆意篡改憲法條例,惹起擁護民主制度的「世俗力量」的不滿,令事件一發不可收拾。彷彿,宗教問題就是現時埃及一切社會矛盾的根源。

的確,宗教是問題的其一個構成元素,但經濟的面向亦不容忽視:穆爾西上場後,國內民生依舊未有改善,不僅失業率升至13.2%。與此同時,物價上漲率亦因政府新實施的外匯管理政策而大幅提升至18%,國內的經濟情況可謂已經去到一個臨界點。

本來,穆爾西是希望透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貨款來壓制問題惡化,但是由於IMF的借貸條款要求政府削減社會福利開支及放鬆價格管制,借貸計劃根本得不了民眾支持。無計可施下,埃及的問題只能一天一天深化下去,終於使得民眾再次走上街頭,爆發出「二次革命」。

也許有人會問:埃及在「一次革命」後已經換了總統、得了民主,為何經濟依然全無起息?這恐怕要歸咎於埃及一直所奉行的新自由主義政策。

由八十年代開始,埃及在總統穆巴拉克的推動下開展了新自由主義道路。這種經濟政策雖然使埃及國內的人均生產(GDP)有顯著增長,但卻導致社會的階級矛盾日漸深化。面臨不住提高的生產率及顯性通貨膨漲,工人的實際工資不升反跌,平均每周工時更長達48小時。日益嚴重的不平等問題驅使工人站出來反抗統治階級。零四至一零年間,全國發生超過三千宗勞工運動。最終,在一一年糧食價格急速上漲的壓力下,埃及的勞工階層聯合一眾被剝削者發動了「一次革命」,在軍方配合下將穆巴拉克政府正式拉倒。

可悲的是,這場革命並未有改變新自由主義的架構,國內的勞工政策及社會福利仍未有改善。罷工行動依舊常見,而糧食價格(主要是麵包)過高的問題亦始終見不了出路。隨住階級矛盾再度深化,人民終於意識到穆巴拉克與穆爾西在經濟政策上根本是一脈相承。「二次革命」,無疑是受此等經濟問題催化。

縱觀埃及經濟,其實就是掉進了一個新自由主義的陷阱之中。倘不跳出這個發展格局,今回的「革命」,恐怕跟頭一遭無太大分別,都是一張空頭支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