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雞
一年數次的家族聚餐,縱不能齊齊整整,嫲嫲家中還是熱鬧非常,畢竟我爸那代的十兄弟姊妹不是說著玩的。人老了,難免因骨骼退化而終日腰酸背痛,但以九十歲的年齡來說,嫲嫲還稱得上生龍活虎,常低聲嘀咕,埋怨這的,埋怨那的。開飯時她卻最靜,或許是多年來當家庭主婦的習慣,儘管大家都嚷著不用她操心,她都堅持執頭執尾,待一切都安頓了,才捨得撿起碗筷,一邊進食,一邊傾聽看似和目不識丁的自己無關的社會大小事。時候差不多,人們便逐一離去,她例牌應上:「好了好了,趕緊走吧!」
我家隔壁的老婆婆可能沒那幸運。每逢過節,我媽會預備多一份食物給老婆婆。
看到應門接回器皿的我,她都殷切地問候近況,書讀得怎麼樣。中學時期,上學常常碰見晨運或飲早茶的她,花白鬈髮的頭顱始終如一穿著淡紅色的花紋布衣和黑色鬆身褲,不徐不疾地走到電梯前一起等候。中三以後,身高迅増,在我身旁便顯得她瘦小的身軀更羸弱,像風猛一點便會把骨頭都吹散似的,臉上的皺紋和老人斑彷彿也訴說同一個歲月不饒人的故事。面對我的目光,她總瞇起眼,咧嘴露出歪斜不全的牙齒,報以微微一笑,有時她看得出我趕時間,會揮手示意我先乘電梯,免得自己的腳步礙著我。七年來的早晨,不曉得她又怎看待身旁的小夥子?
上了大學,不常留在家中,更別說晨早外出,碰到老婆婆的次數自是少之又少。偶爾碰見,也像陌路人般逕自走開,也許是主觀情感使然,覺得她神情呆板,目光不及以往銳利,因為人老了記憶力衰退嗎?抑或因為老公公近年去世而心情低落?我不知道。聽說,老婆婆唯一的女兒工作繁重,沒空理會她,除晨運外,幾乎一整天都獨個兒待在家中。
***
站在廿歲出頭年青人的角度來看,哪怕因缺乏歲月的洗禮而偏頗,重複而單調的生活仍難以想像。接受與否,老婆婆和她女兒的故事很可能預示著我們這代人的未來——在核心家庭作為組成社會的主要和基本單位的前題下,年輕力壯的勞動者被供樓、工作和生活被逼到牆角,失去自主生活的種種可能,能墊出供養父母的金錢或請工人已不錯,再抽時間親自照顧他們更是苛求,遑論真正花心力跟他們溝通、瞭解他們的需要;到了晚年,踏上父母當天的舊路,年輕時稍稍儲蓄,資產超過了長者生活津貼的十八萬六千,每月便只得靠千多元和儲來的棺材本「慢慢搣」,而六十五歲退休的你面前還有二十個年頭…….
執筆之際,香港連續十九次被選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我們不必否認經濟的繁榮、醫學科技的進步以及隨之而來的平均壽命増加,特別是戰後嬰兒潮的一輩。但另一方面,在最自由的資本主義社會下,置業、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使關心和照顧父母的時間和心力都漸漸消殆時,壽命増加意味著甚麼?所謂「自由」又是怎麼一回事?
作者簡介︰
雞,認為Socialism的社會是較適合人生存/生活的環境,但卻不怎麼愛social。期盼跟愛人一起生活,然後一起早死,好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