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30日 星期五

【左翼專題】不只關乎老年——退休金的金融化



實在不明白為何關注全民退休保障的人少之又少,只要稍微想像自己一兩年後的景況,就難以逃避這些迫在眉睫的經濟壓迫:即使撇除償還學生貸款及租金,工資中還有兩大開支—強積金和家用。青年人一方面要供養父母,一方面要供強積金,正是受著退休保障問題的雙重壓迫。父母要依靠子女過活,不就是證明了政府保障和強積金都少得可憐,完全不能支撐長者生活嗎?


如此重要的議題被忽視叫人納悶之餘,輿論對退休保障的討論亦貧乏得令人驚訝—要不是直指現行制度失效,就是危言全民退休保障會令政府陷入財政危機。他們都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金額龐大的退休金注定它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有見及此,儘管左翼學會眾人都是金融門外漢,仍希望拋磚引玉,嘗試從三個面向討論退休金:(一)退休金的歷史,其出現、演變及金融化和資本主義的關係;(二)退休金在金融市場無遠弗屆的影響力;(三)較為理想的退休保障運作方式。

(一)退休金超簡史

最早的退休保障

早期的退休保障文化上可分為兩種傳統:清教和巴洛克。清教傳統強調老年保障依靠個人的節儉和努力;巴洛克傳統則強調國家家長式的作風,退休保障對社會和諧的作用。


清教傳統下,英國在1601年成立貧窮法,在地區層面向地主、佃農抽稅,救助無地無業的老人。但如果老人被認為年輕時不勤力,或品格有問題,如嗜酒、不上教堂等,就很可能不獲援助。巴洛克傳統下,法國波旁王室為全體海軍及家屬提供優厚的退休金,除炫耀龐大的財力外,亦能保持軍人忠誠,維繫社會穩定。

階級鬥爭與全民退休保障


早在法國大革命已出現全民退休保障,即所有國民到法定年齡均可領取養老金。可惜推行不過數星期,就隨著雅各賓政權倒台而終止。19世紀,民主運動的壓力迫使專制國家把保障由少數政府要員擴大至更多公職人員,但廣泛平民能享有的退休金,則到世紀末才在德國出現。


當時德意志帝國正面對日益壯大的社會主義勢力,俾斯麥想向工人階級展示爭取社會保障不一定要透過革命,專制政府亦能提供優良的福利。他相信哪怕退休金多麼微薄,有退休保障的工人比起對未來完全不確定的工人,更易滿足現狀、更易被管治。初時的退休金設有資產審查,金額為平均薪酬的20%(香港將通過的長者生活津貼,金額只有入息中位數的16%)。參考德國的例子,丹麥、紐西蘭和英國也在1900年前後各自設立了全民退休保障。


如果沒有工人階級的鬥爭,統治者絕不會平白地提供福利。如在美國,鐵路工人和煤礦工人在兩戰期間就透過不少工業行動爭取行業退休金。不過,當時只有7.5%的工人有僱主提供的退休金,絕大部份的工人仍是老無所養。大蕭條時,工人的血汗錢因銀行倒閉付諸東流,連少數有行業退休金的工人也因公司破產而面對同樣的命運。私營退休保障的失敗漸成社會共識,羅斯福終於在1935年成立社會保險制度--美國第一個覆蓋全民、進行財富再分配的政策。戰後,美國在國外面對蘇聯社會主義制度挑戰,國內又面對因勞動力短缺而談判籌碼大增的工人階級,迫不得已進一步擴闊退休保障,如在1950年把黑人納入社會保險。

退休金的分類


在這裡不妨簡單介紹一下退休保障的分類方法。按供款方法,退休金可分為 Pay As You Go (PAYGO) 和Pre-funded;而按計算方法,退休金可分為Defined Benefit (DB) 和Defined Contribution (DC) 。
按供款方法分類
供款方法特性
Pay As You Go(PAYGO)退休金取自現時稅收或供款。好處是可即時提供保障和不需處理龐大的基,金但易受人口老化影響。
Pre-funded事先準備一個基金,未來才派發儲起的退休金。好處是更能承受人口老化的壓力,但要過一段時間才能提供保障。
注意這個分類並無界定供款是從工人、僱主還是政府而來,PAYGO和Pre-funded的分野只在有否預先設立一個基金儲錢。而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提出的計劃,正是一種半
按計算方法分類
計算方法Defined Benefit(DB)
Defined Benefit退休金與薪酬和年資掛勾,保證有一定金額的退休金。好處是工人不用承擔投資風險。
Defined Contribution退休金與投資回報掛勾,並不保證有一定金額的退休金。儘管工人轉工時可帶走退休金,但要自己承擔風險。
Pre-funded的制度:政府先拿出一筆錢讓現時的老人即時受惠,待基金達到一定的金額後,就不需政府額外補貼。
香港的強積金,正是一種Pre-funded的DC退休保障。
回到歷史,二戰後所有的西方國家均設立了PAYGO的政府安全網,雖然寡婦、工作紀錄不全者往往被排除在外,但基本上可算是達到全民保障。由於PAYGO的國家保障或所謂「第一條支柱」的退休金,往往只有原來薪酬的兩三成,難以支撐長者生活。不同國家分別設立了不同形式的「第二條支柱」:英美透過免稅鼓勵企業為員工提供退休金,而德法的第二條支柱則介乎公私營之間。
Pre-funded的退休金必定會面對通漲的問題,所以一般都會投資金融市場,期望回報能抵消通漲。因此,Pre-fund-ed和私營的退休金,都有投資金融市場的傾向。

經濟危機下的金融化

70年代,資本主義的黃金時代落幕,經濟衰退,失業率飆升,工資不升反跌。在這背景下,有種論調開始出現:人口老化令全民退休保障「爆煲」,要削減政府退休金。無可否認,壽命延長造成的人口老化的確是大趨勢,但隨之而來的經濟壓力很多時候都被人刻意放大,作為支持退休金私營化的理據。
人口老化的影響其實沒想像中那麼大。首先,年輕人口的移民能緩和人口老化。其次,生育率的下降減少了政府在教育和兒童保健的開支,某程度抵消了退休金開支的增加。還有,生產力的提升令每個工人能創造更多財富,所以每人能支撐更多老人。再說,如果經濟好景,PAYGO制絕不會「爆煲」。因為PAYGO的收入和稅收有關,所以失業率高企和低薪正是PAYGO失效的主因。有些人說國營退休金造成經濟衰退,完全是本末倒置。
另外,僱主退休金的情況亦不惶多讓。資本家起初的如意算盤是以DB退休金吸引技術勞工,但當退休工人比現時僱員還要多時,基金開始入不敷支,經濟危機亦加速DB退休金的崩潰,企業紛紛轉向DC。雖然DC制下工人轉工時可帶走退休金,但風險卻由老闆轉到工人身上,工人隨時血本無歸。
要金融化退休金,第一步就是要削減政府保障。在80年代,英美兩國都向本來就很脆弱的政府保障開刀:戴卓爾把退休金金額和工資脫勾,美國社會保險則提高了女性的退休年齡。在歐洲,縮減國家退休金往往引起工人階級最激烈的反抗,這在近年的緊縮政策中可見一斑。而成功推行強積金的例子,就包括被稱為「新自由主義實驗場」的智利,東歐後共產國家等,當然,也少不了我們香港。高舉自由市場下,三地工人階級的苦況,相信也不用我多說。

(二)退休基金無遠弗屆的影響力

退休金的特性

退休金先天的一些特性,使它在金融市場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首先, 退休基金的金額非常龐大,而且十分穩定,以致它有無法被忽視的影響力。拿強積金為例,不要小看供款只佔工資的10%,當全港250萬工人一起供款十年,其總額已高達4000億港元,而政府的財政儲備才6000億。在退休基金發展成熟的美國,某些退休基金的金額已比跨國企業的市值高,如美國加洲公務員退休基金的金額高達1792億美元,麥當勞市值才1000億。據統計,在英美兩地,退休基金掌握著市場25-50%股份。

退休金的影響力

退休金名義上是屬於工人,但實際上除了選甚麼基金外,他們對退休金根本沒有話事權。金融機構在吞食巨額行政費之餘,亦利用龐大退休金帶來的實力為自己牟利。雖然基於分散風險的原則,退休基金一般只會持有不同大公司的幾%股份,但只要有幾位不滿意公司表現的大基金經理聯手,就能夠撤換公司管理層。
不過,金融機構實際上儘量都不會撤換管理層,一來另覓行政總裁(CEO)很麻煩,二來他們也不太想開罪公司,因為大企業始終是他們的目標顧客。金融機構的其他業務如併購、發行股票、貸款等賺的往往比退休基金多,所以他們會借助退休金的財力,時而威脅CEO,時而鼓吹併購,時而乾脆換人,總之就是去為自己謀取更大的利潤--不要忘記金融機構都有自己的股東,他們同樣面對利潤最大化的壓力。

保守亦進取的短視投資

這種壓力在基金經理的薪酬結構上展現:他們的薪酬既和管理基金的多寡有關,亦跟投資表現掛勾。如果基金經理在頻繁的評估中表現不好,就會失去基金管理權。愈是進取的基金,對投資經理的要求和壓力就愈大。因此,他們基本上會採取穩健的投資方式,如投資大企業為主。他們亦喜歡選擇資金流動性較高的投資,萬一表現不好時也可即時賣出,這導致退休金傾向投資金融而非實體生產,投資大企業而非小企業。如此,造成了退休金既進取又保守的投資方式。
這種投資之所以是進取、投機,是因為投資經理在企業股價再創新高、超越實際價值時仍繼續盲目地購入。因為人人也不想表現落後於別人,股價上升引起的羊群效應會繼續推高股價,因此極容易造成泡沫,令經濟更趨不穩。這種投資的保守之處,則在於他們只投資食老本的大企業,不投資要較長時間才有回報的新公司。80年代以降,傳統工業大亨也逐漸轉向發展利潤較高的金融業,如通用電氣四成的利潤就來自旗下的金融活動。同時,相對有一定風險、需較長時間才能獲利的研發部門,則獲發較少資源,以致近二十多年來大部份新技術的發展,不是來自政
府部門或大學,就是來自中小型的新企業。大企業並不怕因技術落後而被市場淘汰,反正他們有雄厚的財力併購而獲得新技術。這種投資方式無疑令小公司更難募集資金,亦令長期投資才有回報的項目如新科技、基建等得不到足夠的投資。

資本主義中新的異化

我們或者可以把退休金的金融化,理解為現階段資本主義中新的異化。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中的異化,就是工人失去對生產資料的控制、被自己勞動的產物,即商品壓迫。
在金融資本主義中,工人階級除了沒有生產資料的控制權,更失去了對存款、積蓄的控制,甚至反過來被自己的退休金壓迫。
資本主義本來就有金融化的趨向,我們無須誇大退休金對資本主義的影響。同時,我們亦不能忽視現時的退休金制度把極多的社會資源用作炒熱金融市場的燃料,這的而且確正在改變資本主義的生態,令經濟危機更易爆發,波及的幅度更廣,造成的破壞更大。危機一旦爆發,受害最大的永遠是世界各地的勞動者。
退休金本來就是工人階級的財富,其實完全可以用在其他地方,減少流入金融市場之餘,亦可發展有利工人階級的社區建設。正是因為我們失去了對退休金的控制權,才令到這些選擇不能實現。

(三)較為理想的退休保障

認識所限,或者我們不能提供仔細的退休金改革藍圖。但一些簡單的問題,我們還是有基本答案。

DB還是DC?

對於工人來說,DB一定比DC好。因為DB退休金起碼有一定保障,DC則要工人自己承擔風險。要一個朝九晚五的工人瞭解金融市場運作、並為自己的退休金作出明智投資選擇,根本就不合理。
有人會話DB的問題是通漲抵禦力弱,但其實我們也可以設定一個隨通漲上升的DB計劃。一般DB之所以不能抵禦通漲,其實只是資本家不願增加開支、為工人提供足夠保障。

私營還是公營?

退休金的市場非常龐大,而且每次交易都能帶來長期利潤,所以退休金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金融機構的廣告開支自然不會少。相比之下,公營退休金至少管理費會較為便宜。一來政府能在收稅同時收取供款,不需太多額外的行政費。二來國家退休金不需要競爭,減省了很多廣告、市場營銷的開支。
此外,不論國家實際上如何偏袒資產階級,它名義上也是為全民服務,也不能在營運社會保障時把利潤最大化。另外,金融海嘯才歷歷在目,龐大的金融機構也會倒閉,退休金可以一鋪清袋。雖然國家退休金可能最終也是投進金融市場,但至少國家可用稅收補貼。

重奪控制權--退休金民主化的可能

即使我們認同公營退休金略為優勝,我們仍要處理退休金如何使用的問題。國家管理的退休金仍可以投資進金融市場,又或者像戰後的日本投進國內工業、基建,但終究也是為資本的利益,而非勞動者的需要服務。以現時工人階級的力量,固然難以立時把退休金的控制全權由財務公司、政府官僚手中奪回來,但這不代表我們要默默承受工人的血汗錢只能用來擴大金融資本。當我們理解到退休金的力量如此強大時,退休金其實可以有許多可能性。
近日立法會又談起回購領匯,有資本家狂言回購領匯「有如北韓」。屬於人民的財富理應為人民服務,為甚麼不可以用公營退休金集中購買領匯的股權呢?即使難以實現人民直接操控領匯,但至少可以設定一些制約,譬如某些租金的限制,令小店能夠生存,貨物價格不會急升。不能瘋狂加租,領匯當然是賺少了,但長期回報也未必會比投資波幅大的金融差,所以也不會犧牲供款人的利益。

結語

上述當然只是一些短期改革的建議。長遠來說,唯有工人階級組織起來,才能解決退休金根本的問題。終究在資本主義中,工人階級創造的財富,絕大部份都被資本家奪去。老土也要再說,現在爭取三千元的全民退休保障,其實也只是拿回丁點餅碎。
歷史上,世界各地的工人都組織起來爭取退休保障,因為他們知道,安享晚年本來就是他們應得的權利。時至今天,我們看到歐債危機下資本家銳意削減退休保障,工人階級仍然繼續奮起抵抗。讓我們都記住,退休保障在資本主義中是一個重要的戰場,除了因為要向貢獻一生的勞動者致敬,更是因為他擁有龐大的社會力量,而扭轉它的方向將可帶來很多改變社會的可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